愛的傳承Stories of Love

馬利亞產院

  早期的原住民部落大部份都是無醫村,產婦生產時沒有很好的醫療設備、人員甚至連消毒的觀念都沒有,生產完後就用竹片或剪刀來剪斷臍帶,然後用木炭灰塗在臍帶上,許多嬰兒因此感染而死亡。更糟的狀況是如果遇到難產,媽媽和嬰兒沒有即時受到醫療照顧家庭就同時失去母親和嬰兒,這種悲劇常常發生在原住民社會。
   原住民沒有坐月子的習俗,當時的生活也較困苦,常常產婦生產完就開始工作,身體狀況及營養都無法顧及,所以產後的母親往往也無奶來哺乳,嬰兒奶粉更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;嬰兒沒有足夠的營養提供成長當然抵抗力也不好,小孩早夭是常見的事。
   埔基創建者-孫理蓮宣教士在山地部落巡迴醫療時看到這個狀況,而埔里基督教山地診所又無法提供產婦生產,她很心疼這些原住民母親和早夭的孩童,曾經她看到一個悲傷的母親,一次又一次的埋葬自己的小孩,總共走了十次這個悲哀的路程,埋了10個小孩。孫理蓮認為:「每一個母親都是偉大的人,我們要為她們興建一所產院,讓住進來的產婦都能得到上帝的照顧!」於是她又四處募款,要在埔里籌建一所提供原住民的產院。
    【路加福音】中記載:馬大為侍候的事多而忙亂,抱怨妹妹馬利亞只顧坐在耶穌前聽道。耶穌回答:「馬大!馬大!你為許多的事,思慮煩擾;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;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份,是不能奪去的。」孫理蓮希望這些產婦都可以像馬利亞一樣,心無旁鶩的享受上帝的福份,專心待產,於是將這個產院取名馬利亞產院。
   馬利亞產院就建在愛蘭台地埔基附近,即將分娩時入住,從產前檢查到生產都有醫護人員協助,生產完也留在馬利亞產院作月子,直到產婦和嬰兒健康才回到家中。
  在政府還沒有開始重視婦幼衛生時,孫理蓮就走在前頭用悲憫的心看到這些婦女的需要,進而穩定了許多家庭。